在线客服

客户合作

在线时间:9:00-18:00

研学动态

经营项目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研学动态
清华博士谈短期访学学到了什么
来源:清华新闻网
    连通学术梦想与世界舞台,走向未来学者之路
    ——记2014年清华大学博士生短期出国访学基金经验分享会
    研通社记者 胡雨濛
    6月11日,清华大学博士生短期出国访学基金经验分享暨现场咨询会在环境学院东厅举行。参加2013年短期访学回国的四位博士生分享了出国访学的经历。研究生院院长杨斌、国际处副处长杨庆梅、基金会副秘书长李冰等到场接受同学们的现场咨询。十余位已经结束访学生活的博士生也与现场同学们展开了自由交流。
清华博士谈短期访学学到了什么
图为李若星与她的外方导师耶鲁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肯特•布鲁姆(Kent Bloomer)合照。
    2010年起,清华大学博士生短期出国访学基金受到“985”基金和校基金会的共同支持,为博士生赴国外一流大学和专业、师从一流导师开展研究工作提供3-6个月的生活费资助。目前,已有超过500名博士生接受基金资助,前往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完成短期访学计划,与国外一流高校的师生交流前沿研究成果,共同完成研究项目,促进中国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互动,同时丰富阅历,完善个人的学术道路。
这不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出国访学是许多博士生向往的宝贵机遇,但确定访学对象国、学校以及课题组都不是可以轻易做出的决定,深思熟虑、仔细准备后才能更好地利用这次机会取得收获。
    “选择去耶鲁访学有一定的机缘巧合,但更多的是源于我平日的积累,”建筑学院的李若星谈到之所以选择耶鲁大学作为访学目标时说。大二期间,她曾参加清华建筑学院和耶鲁建筑学院合办的一次联合设计项目,有机会与耶鲁的同学共同进行设计,“我曾前往耶鲁大学交换过一个月,而且一直与耶鲁的师生保持邮件往来,这次设计项目让我有机会认识耶鲁建筑学院的几位教授,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思考以后是否可以去耶鲁建筑学院访学。”
    李若星的博士论文与身体角度的建筑设计方法有关,其中她参考了该领域最权威的一本书,而这本书的作者正是李若星在耶鲁访学期间的导师。“选择访学的学校和导师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这样才能对自己帮助最大。”
    对此,前往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访学的交叉信息院博士生杨光有很深的感悟。“在选择去美国还是以色列访学的过程中,我左右摇摆了很久。”人们普遍认为,美国高校的科研能力、科研成果均处于世界前列,然而,杨光分析了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科研方向后发现,以色列的大学在密码学研究方面实力甚至超过美国,“以色列科研人员集中,科研成果更加尖端,前往以色列交流,获得的是更加前沿的学科信息,发展更广的学术人脉和今后的学术伙伴。”
    确定了访学对象国和学校后,申请过程中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前往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访学的电机系博士生李世松认为,“推荐信或自荐信是申请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你需要让对方了解你的科研方向与他们课题组的契合程度,以及你的价值所在。”
    确定对象国、学校以及项目组以后,四位博士生认为,还需要做许多细致而深入的准备,包括了解对象国的国情,准备生活用品等等,每一项都需要认真核对,才能保证自己的顺利出行。
体验•成长•感悟
    通过短期访学项目出国交流的博士生普遍反映,在国外学习生活的一段时间,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态度带来了很大改变。
    来到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后,人文学院的刘华丽很快融入到研究所项目组,“这次访学机会来之不易,我觉得自己应该主动与国外的导师保持联系,主动汇报自己的科研进度。”在巴黎访学的三个月,刘华丽从主动汇报、聆听点评以及接受反馈的学习模式中取得了很大收获。
    “在访学期间,我感受到了主动学习的好处”。刘华丽访学期间,正好遇上一年一度的欧洲语言学年会在布拉格召开。本没有参会资格的她主动向导师咨询可否帮助她申请一个名额。经过导师的协商,刘华丽取得了参会资格,与导师前往布拉格开会。
    “这次主动争取为我赢得了参加语言学界顶尖会议的资格,我见识到了许多语言学界的顶级学者,同时,还有机会去布拉格进行短暂的参观。”
    李世松也谈到了主动融入课题组的重要性,“与同课题组的人多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可以帮助自己开拓思路,甚至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用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来获得对方的认可,真正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同时,我们也在私下也建立了非常珍贵的友谊。”
    李世松认为美国研究者们高效的工作态度和合作精神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与他们一起做研究,在短时期内可以取得非常大的成果。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科研只是访学的一部分,了解当地生活,感受当地的文化,享受这一段异国他乡的交流之旅是访学不可或缺的另一部分。
    在杨光前往以色列之前,他的亲人、朋友百般反对,认为以色列战火纷飞,非常不安定,希望杨光慎重考虑。然而,经过详细的咨询和调查后,杨光发现以色列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
    在杨光前往特拉维夫大学访学了一段时间后,母亲仍然不放心他的安全,就报名参加旅行团前往以色列看望儿子。“直到我母亲亲自到了以色列之后,她才对我访学的环境感到放心,甚至对以色列完全改观,说那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国家。”
    一段访学之旅改变的不只是对某个国家的印象,也许改变的是自己对于人生的认知,对于生活的态度。
    “在巴黎的三个月改变了我的生活观,”刘华丽说。“以前在学校,我总是忙于三点一线的生活,从没有停下脚步好好欣赏自己身边的风景。”走在巴黎街头,刘华丽看着身边的人享受着慢生活带来的乐趣,也开始懂得生活中不只有学术和科研,只有懂得如何享受生活的人才能更好创造生活。
短期访学,能带给我什么?
    博士生短期出国访学基金到底能带给博士生们什么样的改变?研究生院院长杨斌老师在会前接受采访时,谈了他的看法。
    好的博士生等于最后做出好论文的博士生吗?杨斌并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博士生的培养具有丰富的维度,比如博士生的学术志趣、学术视野、学术自信的培养,这些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学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项基金恰恰能够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学术志趣是一种内生动力,是一种对创造新知识的原生渴望。我们的博士生培养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看提升了学术志趣,还是抑制了学术志趣。杨斌解释说,短期访学,使博士生有机会与学术“高手”接触,从而试着理解他们为什么愿意为一些可能短期内不会派上马上用场的知识的发现付出巨大的心血,这对博士生的触动将会对学术志趣的树立非常有帮助。
    谈到视野,杨斌以柏拉图的“洞穴”做比喻,你在“洞穴”中,你认为世界仅此而已,当你一旦走出“洞穴”,你将再也回不到原来的状态。短期访学让博士生有机会走出国门,了解世界其他地方学术同行的研究状态,特别是看到国外博士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提出跨领域议题”的学术勇气,体验到在学术批判中注重身份平等的学术氛围,是非常有益的。
    关于学术自信,杨斌指出,博士生能够有一段时间出国交流研究成果,了解别人,同时展示自己,得到对方反馈,知道自己走在正确的路上,可能还欠缺什么样的“火候”,对提升学术自信,坚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会有非常积极的帮助。
结语:要留学、找中留!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龙湖长楹天街星座5栋1103室
电话:4006-406-016、010-65008061
中留双创教育机构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41800号-1
CopyRight@2014 China Innovatio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