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客户合作
在线时间:9:00-18:00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留双创
本科项目
名校本科保录
学分交换
带薪实习
日本本科申请
硕博项目
硕士直录
PhD博士
论文期刊辅导
院校合作项目
合作办学
澳洲职教培训
出国项目
国际交流展
教育部春晖杯
教育部海外招聘
中外校际交流
人民中国日语教育
人民中国实习基地
日语语料库
中学老师培训
日语翻译培训
实习就业落户
国企就业落户
国内实习
海外实习
关于我们
机构简介
NEWS
研学动态
研学动态
留学动态
高访动态
世桥通告
项目回顾
经营项目
名校访学
学分转换
美国访学
日本访学
海外留学
校际订制
签证
机票
会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研学动态
盖茨为什么不鼓励大学生辍学创业?
比尔·盖茨从哈佛辍学创办微软成为世界首富,乔布斯从里德学院辍学创办苹果公司成就不朽之名……被称为“世俗智慧”的创业教育是否真的不需要大学课堂?
无论是福布斯富豪榜,还是中国胡润富豪榜,榜单上总有那么几位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他们或没有上过大学,或中途从大学辍学……他们看起来并不是世俗人眼中品学兼优的精英人才,却在自己精通的领域里闯出一番业绩,成为万众瞩目的佼佼者。于是,一些人得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创业并不需要正规教育。他们认为创业是一种“世俗智慧”,靠的是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而这并不能从大学课堂学到。然而真是如此吗?
辍学创业?
泰勒·威尔森并不打算读大学,这位在14岁的时候就建造了核反应堆的少年天才有着伟大的梦想:建造核融合反应器来解决世界的能源危机。“我已经掌握某些真的能改变世界的技术,所以大学现在对我来说已经不是最好的选择了。”威尔森说。他计划利用“20 Under 20”的蒂尔奖学金资助的10万美金来设立一间公司。在研发新能源以前,他会先处理稍微简单一点的任务:利用他的科技探测核武器的存在及诊断癌症。
“20 Under 20”的蒂尔奖学金项目在2011年启动,创始人是硅谷著名企业家与风险资本家彼得·蒂尔。他有感于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成本以及教育贬值这一现象,得出一个结论,即高等教育将出现教育泡沫。因此他觉得有必要让人们知道上大学不是唯一的选择,于是就推出了“蒂尔奖学金”。该项目每年在全世界不到20岁的少年中选出20人,让他们来到硅谷,项目会给他们介绍最有用的人脉关系,配备最牛的导师辅助他们进行创业,或者发展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为期两年。不过这个项目有一个广受争议的条件,就是学生必须休学,而对很多申请者来说,这就意味着辍学甚至不上大学。
此事已经在美国硅谷和教育界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论辩,即关于大学教育在变迁的经济环境下的价值究竟为何。蒂尔说:“越来越多的人从大学毕业,没办法找到工作,然后又搬回家跟父母一起住。我想现在应该有不少人也开始在想这一定有什么不对劲,应该要解决。”该奖助计划的创始人之一詹姆斯·奥尼尔把能源界、运输界、纳米科技、机器人科学等方面缺乏创新的现象怪到大学身上。“大学不只是引导你进入大公司工作,对很多人来说,大学还制造了庞大的债务,限制人们创立新公司或是辞职以后在自己的车库里埋首工作。”
蒂尔奖学金获得者詹姆斯·普朗德同样不打算上大学。他表示他知道他正在错过可以从大学当中习得的电脑科学知识。“我本来可以成为我家族当中第一个上大学的人,所以不去念大学在当时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但是我想,既然我已经在过去一年当中学到了这么多东西,创立一家公司、开展一些新事物并且见过这么多人,如果我就此打住,将会错失更多。”
然而,对于那些辍学却没有创业成功的人来说,放弃大学可能损失惨重。因为在求职的过程中,企业通常更看重有大学文凭的求职者。威尔森很清楚自己放弃大学可能产生的风险,他说:“大学是安全的途径,这个奖学金绝对不是。有风险,但是真正的报酬往往是伴随风险而来的。”
盖茨:辍学是一种“危险的传染病”
创业者真的可以不用接受大学教育吗?在很多教育工作者的眼里,答案是否定的。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青少年中心研究年轻人如何成为企业家的威廉·戴蒙说:“很多企业家是靠他们在大学或商学院的教育来成就事业的,而那些不是如此的、少数的有名的例外,因为他们统统都已经有了丰富的人际网络,而这多半也都来自于他们的家庭。”
尽管不少企业大佬通过辍学创业奠定了今天的辉煌,但他们本身都非常推崇大学教育。比尔·盖茨尽管早年曾从哈佛辍学,他却称,辍学已经成为一种“危险的传染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辍学都不是个好主意。“虽然我自己从大学辍学,并幸运地在软件行业取得成功,但是获得学位是更可靠的成功之路。”盖茨如此说,他甚至援引乔治城大学教育与就业中心的一项研究称,到2025年,美国2/3的工作需要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人才能胜任。
乔布斯同样如此。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的毕业演讲中,乔布斯谈到了大学教育和其创业的联系。在里德学院的半年里,乔布斯去上了书法课,学习如何写出优美的字。在那里,他学到了衬线字体和无衬线字体,学到了改变不同字母组合之间的间距,学到了版面设计如何才能优美,而这些都为他多年后设计第一台Macintosh电脑提供了灵感。“如果我不曾在大学里旁听那门课,Mac电脑就不会有多种字形及按比例间隔的字体。”乔布斯说。
如今大学开设各种“创业课”已屡见不鲜。美国各大院校超过2/3以上,约2000家都开有这类课程,而在上世纪70年代大概只有200家。问题是:大学能否教会学生创业知识?
至少达特茅斯学院教授葛瑞格·法布雷斯是这么认为的。他在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开设了一门极受欢迎的创业学课程,来自全世界的MBA学员挤满了演讲大厅,没有座位的人只好在隔壁的一个房间听课。法布雷斯明白公众对于此类创业课程的质疑,但他表示,企业家的定义不看他们做些什么,而在于他们怎样做。他认为,创业精神是一组可查明、可衡量的特质,分布在一个典型的像铃铛一样的曲线上。创业精神不是“一种某些人或组织拥有而某些人或组织不拥有的‘或全有或全无’的特质”,而是“一系列行为方式”。因此,通过创业课堂的培训,可以使学员们具备这些“特质”。
就拿这堂训练学生的风险意识的课为例。法布雷斯着重培养学员形成对待风险的正确态度。创业精神的真谛并非热衷冒险,而在于规避风险。他解释说,优秀的企业家首先会尽可能找出所有可能出错的地方,其次采取一切措施排除会导致错误发生的因素。而要做到这些,只能通过不断地学习——了解你的市场、你的客户、你的竞争对手,如果你是新手,首先得把基本功做好。
百事公司前任品牌总监丹·肖尔报名参加了一个由百森学院举办的创业学项目,共四个学期。在这堂课上,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并学会把以往的工作经验运用在创业上。参加课程后,他发现越来越有兴味,“与想法相似的人”在一起能触发创业灵感,并能切磋研究所迸发出的果实。也许这已足够说明这一课程的价值了。
创业从课堂开始
如果创业知识可以从大学课堂得来,那么大学应该如何教学呢?国外不少高校对此进行了探索。哈佛商学院在教学方法上有了革新。以往学生们习惯在课堂上和教授们以某一企业为对象,作为“个案研究”探讨。现在商学院打算改弦更张,他们将要求学生们投入商业战场。这个积累经验以培训企业领导人才的新教学方案简称FIELD。该教学方案的新颖之处体现在三个方面:
1.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从实战中学习”。组织学生建立工作团队,让学生们轮流担任领导人,带领团队执行任务,让他们在此过程中学会团结、协作。
2.把学生派往合作的11个国家中,从约140家公司中选择一家实际上班一个星期。
3.给每个学生8星期的时间以及3000元美金的创业资金,让他们成立一家公司,然后由同学们投票,选出最成功的人,最成功者的资金同时可获增加。
哈佛商学院院长尼丁·诺瑞亚表示,这一教学新方案如能成功实行,将有望与哈佛久享盛名的“个案研究”教学方略并驾齐驱。
非惟哈佛这样的世界名校开始顺应MBA教育改革的浪潮,一些规模较小的院校也开始进行企管教育再造,开设创业课程。美国大西洋学院向来恪守传统,但近年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商业技巧,推出孵育创业计划。孵育创业计划和该校一样,以研究探索、永续性与跨领域为中心。学生提出概念后有10个星期的时间做出产品原型,最吸引人的方案可获得5000美元的奖助金。学生在这10个星期内学习如何行销自己的点子、拟订预算及其他基本商业技巧,运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在学校的屏障下放手去尝试。
这样的孵育创业计划也是卓有成效的,该校2010届毕业生乔丹·莫茨金就成功创立了Big Box Farms公司。公司主要在食品配送中心附近的仓库种植水耕罗蔓生菜,减少生菜在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土地、化学药品与配送耗费的燃料,以改变工业化农业生产的面貌。国内高校近年来愈发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尤其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之后,很多高校既开辟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专业场地,提供孵化服务,又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职业发展和创新创业课程,甚至将创业课纳入必修课计学分。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国内高校也有了一些新做法,比如聘请企业高管为创业导师,将他们请进大学课堂传授经验,同时将孵化器建在校园内,利用校友资源对创业大学生进行推介帮扶等一系列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学生及广大社会公众不妨也多一点耐心,不要因为高校大学生创业者鲜有其人或者创业失败,就否定大学的创业课程,毕竟高校创业教育并非狭义的急功近利的“技能培训”,而是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系统培养。
结语:要留学、找中留!
首页
/
本科项目
/
硕博项目
/
stop-暂时保留
/
实习就业落户
/
出国项目
/
人民中国日语教育
/
NEWS
/
关于我们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龙湖长楹天街星座5栋1103室
电话:4006-406-016、010-65008061
中留双创教育机构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41800号-1
CopyRight@2014 China Innovatio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